为深入了解乡村地区普通话使用现状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响应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,2025年寒假期间,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组织开展了“四海同音·筑梦同心”社会实践活动。推普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乡村,走进基层,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广普通话,助力乡村振兴,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。
22安全1班
恰各努尔·奴尔旦别克
地点:新疆伊犁伊宁县喀拉亚尕奇乡吉尔格朗村
寒假期间,恰各努尔·奴尔旦别克积极响应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的号召,深入家乡吉尔格朗村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普通话推广活动。她结合乡村实际,创新推广方式,让普通话学习变得生动有趣,激发了村民们的学习热情。她用当地少民语言与普通话对照,讲解日常用语、农业技术等实用内容,让村民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普通话。此外,她与村委会紧密合作,利用乡村大喇叭开设了“普通话时间”。每天定时播放新闻、故事、歌曲等内容,让村民在田间地头、家中院落都能听到标准的普通话发音。这种创新的推广方式不仅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普通话的魅力,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普通话水平。
恰各努尔·奴尔旦别克表示,推广普通话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升,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。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能够为家乡的普通话普及工作贡献一份力量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。她的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,也为更多的年轻人树立了服务乡村、奉献社会的榜样。
22能动1班
马增
地点:新疆乌鲁木齐头屯河区小高层一社区
寒假期间,马增将普通话推广与传统文化相结合,在家乡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书法+普通话”教学活动。活动中,他以春节为主题,指导小朋友们练习书写“福”字和春联,并特别设计了龙年特色的“福”字创作环节,让孩子们在笔墨纸砚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在教学过程中,马增巧妙地将普通话训练融入书法练习。他让孩子们用标准普通话朗读春联内容,如“新春大吉”“万事如意”等,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,又加深了对春节文化的理解。孩子们在书写每一笔每一画时,都会用普通话清晰地读出字词,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。通过书法载体推广普通话,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语言能力融合培养的新路径,帮助青少年在笔墨实践中提升普通话水平。这些充满童真和祝福的作品,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书法天赋,也体现了他们对普通话学习的热情。
此次活动,不仅为社区的孩子们带去了传统文化的熏陶,也为普通话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实践团成员用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,为文化传承与语言推广的融合探索了一条新路径。


24安全1班
巴哈迪尔·艾尔西丁
地点: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新华书店
寒假期间,巴哈迪尔·艾尔西丁积极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号召,参加了托克逊县新华书店举办的普通话推广社会实践活动。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宣传和普及普通话,提升当地居民的语言能力,促进文化认同和社会交流。活动当天,巴哈迪尔·艾尔西丁与志愿者们一起准备了丰富的普通话学习资料,包括普通话学习手册、拼音卡片、常用词汇表等。他们热情地向过往群众发放这些资料,并耐心解答大家关于普通话学习的疑问。许多居民对普通话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纷纷驻足咨询。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当地居民带去了实用的普通话学习资源,更激发了群众学习普通话的热情。巴哈迪尔·艾尔西丁表示,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能够为家乡的普通话推广工作贡献一份力量,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。
此次实践活动,能源学子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。他们深入乡村、走进社区,以创新的形式和饱满的热情推广普通话,用生动的教学和互动活动帮助乡村居民提升普通话水平,也用青春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传递了语言的力量与文化的温度。这些宝贵的实践经历,不仅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,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“语言相通,心灵相通”的意义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,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、奉献基层的过程中,锤炼品格、提升能力,成为有理想、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更多的学子能够加入到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列中,用青春的热血和行动,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,让四海同音,筑梦同心!